▲這次要來參拜的廟宇是台南中西區台郡三郊總部水仙宮,這邊的三郊指的是北郊、南郊、糖郊,郊就是類似商業公會組織,水仙宮就是由三郊所供祀。說到台南府城水仙宮,小弟對這邊最有感的,應該就是臨近的水仙宮市場,據說有蠻多好吃的東西。
▲走進台南水仙宮市場內,稍微找一下就可以找到水仙宮了。
▲進廟參拜,總共有兩座香爐。
▲首先先參拜天公玉皇上帝,天公爐在中門門外。
▲正殿主祀:大夏聖帝、白盟尊王、西楚尊王、五盟尊王、忠烈尊王,合稱水仙尊王。水仙宮內奉祀五尊水仙尊王,大夏聖帝就是古時治水有功的大禹,同時也是夏朝開朝君王,在三官大帝的信仰中,尊稱為水官大帝。白盟尊王為奡王,奡王又俗姓名稱做寒澆,其父寒浞一度取代夏朝為王,相傳奡王力大善水性能陸上行舟。西楚尊王為西楚霸王項羽,霸王臨終烏江邊自刎。五盟尊王聖稱,廟內也寫做伍盟尊王,為春秋時期吳國伍員,就是一夜白髮逃出楚國的伍子胥,據傳發明水車。忠烈尊王就是大家最為熟知的屈原大夫,身投汨羅江造就了中國三大節日之一的端午節,屈原跟伍子胥一樣同為羋姓,屈原為屈氏,伍子胥則為伍氏。
▲稍微照一下近照,中間最大尊的就是大夏聖帝的鎮殿金尊,前方有五尊沒有戴頭冠穿神衣的金尊,應該就是開基水仙尊王金尊。
▲台郡三益堂三郊水仙宮列位尊神聖誕千秋表,其中屈原大夫聖誕做五月初五,這可能跟端午節有關。大夏聖帝禹帝做十月初十,以一般水官大帝十月十五日也不大相同。
▲主殿龍邊方儀仗執事牌。
▲主殿虎邊方儀仗執事牌。
▲執事牌上就有寫,大夏聖帝、白盟尊王、西楚尊王、五盟尊王、忠烈尊王,五尊水仙尊王的尊王聖稱。
▲台南市政府立,水仙宮簡史牌。小弟略敘網路上水仙宮沿革資訊,實際沿革資訊以廟方為準。清康熙二十三年,西元1684年,由該地商人集資創建供奉水仙王廟。康熙四十年,西元1701年,改建為磚壁瓦頂。康熙五十四年,西元1715年,原任臺灣水師左營遊擊的卓爾壇號,召泉漳商旅集資重建。乾隆六年,西元1741年,臺廈商旅陳逢春等人重修廟宇,並填平廟前的南勢港道以為廟埕,建造後殿。乾隆二十八年,西元1763年,北郊商人蘇萬利等人集資修廟,為郊商參與廟宇維修之始。次年,由於水仙宮廟前小港淤塞,被附近居民侵占,於是當時的臺灣府知府蔣允焄下令,拆除違建並增廣廟埕,事後立水仙宮清界勒石記。嘉慶元年,西元1796年,三郊大修水仙宮,並改廟北十三間店鋪為三益堂,為總理三郊事務之辦公室。道光十三年、光緒三年亦有整修。日本大正五年,西元1916年曾進行整修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,水仙宮被盟軍轟炸,導致中、後殿毀損,水仙宮只剩下三川門殿。民國四十三年,由郭炳輝發起重建水仙宮。民國七十四年整修,民國一百零四年重修,民國一百零七年完工。
▲這塊皇清乾隆時期石碑,就是剛剛有提到的清界勒石碑。
▲主殿上大禹廟匾額,木雕天燈。
▲主神龕上萬水朝宗匾額,水仙宮蠻多古匾在二戰期間都毀損不在了,很可惜。
▲古式燈籠,天燈及水仙宮燈。
▲水仙宮廟門是用門釘,不知道有什麼特殊來由。
▲門釘同廟門都漆上紅漆,看起來稍微有點不太協調的感覺。
▲水仙宮天公爐,目前這一種製成的金屬製香爐,越來越不多見了說。在下方還有裝輪子,移動式的香爐。
▲天公爐上香鐘。
▲水仙宮鐘門門枕石為石鼓,型製也有老件的感覺。
▲水仙宮門面有些物件也是新舊並存。
▲龍柱跟石雕堵感覺應該就是新的物件。
▲天公爐前石階梯。
▲廟內地上石磚感覺就很有歷史的味道,感覺應該就是舊有廟體地上石磚。
▲台南市政府立,水仙宮石柱,水仙宮現在為市定古蹟。
▲水仙宮金爐。有機會來到台南中西區神農街地區,可以來水仙宮參拜水仙尊王及眾神明喔。
中西區台郡三郊總部水仙宮
主祀:水仙尊王
地址:台南市中西區神農街1號
GPS座標:22°59'48.1"N 120°11'53.5"E
連絡電話:06-220-3019
開放時間:早上06:00~下午18:00
鄰近火車站:台南站,走到廟宇大約30分鐘,建議轉搭車前往廟宇。
到訪時間:2021/09
川川視野,感受民間信仰帶來的神奇之旅,下間廟再會了!!
※※延伸閱讀※※
台南市|中西區|三協境|北勢街『金華府』‐‐ 關聖帝君・李、馬、黃・三府千歲
台南市|中西區|三協境|下南河『南沙宮』‐‐ 黃府千歲・包府千歲
台南市|中西區|外關帝港『厲王宮』‐‐ 張、李、雷、許、南・五府千歲
台南市|中西區|觀音亭街『興尊宮』‐‐ 劉、黃、李・三府尊王
台南市|北區|十八境|開臺聖地『三老爺宮』‐‐ 朱、曹、魏・三府千歲
『廟宇紀錄・神明聖稱排序・陸續更新中』‐‐ 台灣22縣市・368鄉鎮市區
『廟宇紀錄・鄉鎮市區排序・陸續更新中』‐‐ 台灣22縣市・368鄉鎮市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