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這次要來參拜的廟宇是台南中西區三協境風神廟,記得上一次來到臺南府城,有到西羅殿參拜廣澤尊王,那時候就有看到西羅殿對面的風神廟正在整修,上次無緣見到風神廟,這次再度來到這邊,有幸紀錄到風神廟的風彩。
▲風神廟就在西羅殿前方。
▲再走進來後,就可以看到風神廟了。
▲三級古蹟風神廟石柱。
▲進廟參拜,總共有七座香爐。
▲首先先參拜天公玉皇上帝。
▲正殿主祀:風神爺公。從祀:火神、水神。在主殿內兩側,還有同祀雷神爺公及電母尊神金尊。
▲主殿神桌案桌上,還有奉祀一座香爐。
▲主殿神龕風神爺公金尊聖像,前方奉祀左右火神及水神。
▲小弟稍微觀察一下,風神爺公金尊右手拿如意,左手拿葫蘆,頭冠神帽也很特別,上面各有日、月二字。
▲主殿龍邊方,奉祀雷神爺公。小弟記得小時候在看一些有關廟宇的書籍,這尊雷公及下一張照片的電母,是小弟非常有印象的兩尊神明,這次在風神廟一見,其實還蠻感動的。
▲主殿虎邊方,奉祀電母尊神。這兩尊雷公及電母,在之前重修的時候,小弟有看過影片,這兩尊神明也有重修,小弟更感動的是,這兩尊金尊重修看起來,不像是有特別重修過的感覺,這是小弟更感動的地方,有句話說修舊如舊,能夠保持舊有的樣貌。不以現代多於的新東西加入,不以多餘人為因素再加入,保持舊有氛圍,小弟很是認同這樣的方式。
▲主殿龍邊神龕奉祀觀音佛祖,左右從祀善才尊神、良女尊神。
▲主殿虎邊神龕,中間以小弟看到的資料來說,這尊應該是福德正神土地公,龍邊方奉祀天真聖祖,這尊小弟之前在桃園地區廟宇看過幾次,沒想到來到台南又看到了。虎邊方奉祀玄壇元帥武財神。
▲龍邊偏殿為郭王堂。
▲龍邊偏殿郭王堂奉祀廣澤尊王二大人,同祀二大人夫人。
▲神案上還有奉祀一座香爐。以上就是風神廟參拜的六座香爐
▲郭王堂龍邊神龕,奉祀五營神將。
▲郭王堂虎邊神龕,奉祀天上聖母,左右從祀千里眼將軍、順風耳將軍。
▲開臺風神廟刺繡桌圍,小弟略敘網路上所找到的風神廟沿革資訊,提供參考。清乾隆四年,西元1739年,由臺灣道巡道鄂善所建立,就設在臺灣府大西門外面南河港的河道右側,安瀾橋的旁邊。當時風神廟是四進的建築,其第一進是大門,第二進是官廳,第三進是風神殿,第四進是大士殿。原設在赤崁街大井頭的接官亭移到此處後興建,以保佑往來舟楫的行旅安全。而在這之後臺灣府知府蔣允焄於清乾隆三十年,對風神廟進行了第一次的整修,清乾隆四十二年,知府蔣元樞又再次進行整修。日治大正七年進行的市區改正計畫,原本後半部所有的殿舍以及旁邊的公館遭到拆毀,神像移到原本的官廳。大正十三年,當地的士紳集資在原官廳地點重建,而成今之風神廟。西元2017年9月18日舉行風神廟修復工程,西元2019年10月5日舉行入火安座儀式。以上資訊提供參考,詳細沿革以廟方為準。
▲主殿上和以被物匾額。
▲廟門上方處,重修入火時,敬獻的神恩廣被匾額。
▲郭王堂廟門上方處,重修入火時,敬獻的風顯神威匾額。
▲中門龍邊方門神,這樣的廟門就很有古味。
▲中門虎邊方門神。
▲廟中龍邊方邊爿上方,有貼一雞圖。
▲廟中虎邊方邊爿上方,有貼一兔圖。小弟在水仙宮也有看到類似的雞圖及兔圖,不知道有什麼特殊的含意在。
▲廟上橫樑雙龍八卦彩繪。
▲拜殿上雙橫樑,兩儀及四相彩繪,很有兩儀生四相,四相生八卦的感覺。
▲廟內接官亭畫像彩繪,畫面場景表現感覺是原始接官亭所在地,赤崁街碼頭邊的風情。
▲廟前市定古蹟,接官亭石坊本尊。
▲七寺八廟風神廟風神爺古式燈籠。有機會來到台南中西區民權路地區,可以來參拜風神爺公及眾神明喔。
中西區三協境風神廟
主祀:風神爺
地址: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三段143巷8號
GPS座標:22°59'49.6"N 120°11'44.6"E
連絡電話:06-227-7540
開放時間:早上06:35~晚上21:00
鄰近火車站:台南站,走到廟宇大約30分鐘。建議轉搭車前往廟宇。
到訪時間:2021/09
川川視野,感受民間信仰帶來的神奇之旅,下間廟再會了!!
※※延伸閱讀※※
台南市|中西區|三協境|下南河『南沙宮』‐‐ 黃府千歲・包府千歲
台南市|中西區|外關帝港『厲王宮』‐‐ 張、李、雷、許、南・五府千歲
『廟宇紀錄・神明聖稱排序・陸續更新中』‐‐ 台灣22縣市・368鄉鎮市區
『廟宇紀錄・鄉鎮市區排序・陸續更新中』‐‐ 台灣22縣市・368鄉鎮市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