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這次要來參拜的廟宇是台南中西區三協境金華府,小弟在看一些有關金華府的資訊,發現金華府是台南少數使用府當廟名,主神奉祀關聖帝君及黃府千歲,來自福建石獅鳳山鄉山上村玉珠巷的金華府,玉珠巷的金華府主祀神明是黃府千歲,同祀關聖帝君。台南金華府,主位主神則是關聖帝君,同祀黃府千歲,還有另外兩尊王爺公李府千歲、馬府千歲。
▲來到台南中西區老街神農街上,在路邊就可以看到金華府了。
▲進廟參拜,共有三座香爐。
▲首先先參拜天公玉皇上帝,天公爐在中門前靠近路邊這邊。
▲正殿主祀:關聖帝君。同祀:李府千歲、馬府千歲、黃府千歲。從祀:關平將軍、周倉將軍。廟內左右各有謝將軍及范將軍神尪。
▲主殿神龕,殿內奉祀文衡聖帝關聖帝君。龍邊方奉祀李府千歲,虎邊方奉祀馬府千歲。
▲鎮殿關聖帝君金尊金尊為朝天體態,整體神態感覺頗有早期的味道。
▲主殿龍邊方,奉祀關平將軍。
▲主殿虎邊方,奉祀周倉將軍。小弟看資料是說,這三尊都是泥塑的金尊,小弟自己的感覺是,神態神貌都有一定的水準表現。
▲鎮殿李府千歲金尊聖像。
▲鎮殿馬府千歲金尊聖像。
▲這尊王爺公應該是黃府千歲金尊,不太一樣的是剛剛的鎮殿馬府千歲是右手拿金鞭,黃府王爺公是左手拿金尊。
▲前方奉祀中壇元帥。小弟有稍微對照一下網路上的照片資訊,發現有些廟內金尊的資訊,網路上寫的都不太一樣,讓小弟其實還蠻疑惑的,希望有統一確切的資訊才好。
▲廟內龍邊方奉祀謝將軍神尪。
▲廟內虎邊方奉祀范將軍神尪。
▲虎邊神龕奉祀福德正神、五營神將。以上就是金華府三座香爐,各神殿奉祀的神明。
▲廟前重修北勢街金華府碑。有關金華府相關沿革,小弟以中西區市定古蹟介紹文,稍微略敘其文,實際相關沿革資訊以廟方為準。金華府位於舊北勢街上,主祀神明文衡聖帝、李王爺、馬王爺、黃王爺,台南市少數以府為名的廟宇,表達王爺廟宇的特質屬性。創立於清道光10年西元1830年,文衡聖帝由北勢街許姓里人,自福建攜帶來臺奉祀民宅中,同治13年西元1874年,由許修德購得民屋移請奉祀,光緒14年西元1888年由許姓人士捐獻重修,大正2年西元1913年,由許藏春捐金遷移至現址重建。民國35年重修後,仍維持三川殿、拜殿及正殿三個層次的傳統格局,是府城僅存少數清領時期木構二樓街區的廟宇空間。民國91年審查通過為市定古蹟。金華府修復工程為臺閩地區古蹟維護第四期計畫補助案,文化建設委員會補助48%、市府補助32%、廟方自籌20%共同辦理。金華府修復工程以修舊如舊、古樸特殊,為修復方向來保存古蹟風貌,民國97年10月18日動土開工,98年12月31日完工,民國99年1月31日舉行入火安座儀式。
▲廟內龍邊方武闕馬府千歲執事牌。
▲廟內虎邊方武闕馬府千歲執事牌。還蠻特別執事牌,只有武闕馬府千歲。
▲小弟有看了一下廟內介紹,這座插香的香爐,是鐵製香爐很特別。
▲廟內花干路使。
▲淨爐旁也有敬奉小樣的山珍海味,茶葉三杯。
▲廟內錫燈寫上的是李府千歲也很特別。
▲廟內彩繪橫樑。
▲廟內水泥塑彩繪龍圖,龍吐水帶小龍。
▲廟內水泥塑彩繪虎圖,大虎帶小虎。
▲天井雨滴落水形成的天然痕跡。
▲龍邊方天井落水處。
▲廟內也有很多泥塑的牆堵作品。
▲廟內的泥塑作品,感覺做的都也古典優美,真得很有水準。
▲祈求堵。
▲吉慶堵。
▲福星拱照,南極仙翁堵。
▲麻姑獻瑞,麻姑仙女堵。可以看到這四座牆堵,人物的做得非常柔美,小弟覺得勘稱水準之作。
▲麒麟及仙鶴。
▲廟門是使用門釘。柱子的部份,還是採用古式的木柱。
▲古式燈籠上黃府千歲、李府千歲、馬府千歲聖稱。
▲中門前金華府彩繪猛龍神桌圍。
▲金華府門枕石採用石鼓的樣式。
▲憨番扛厝角,小弟當天走訪北區及中西區二十多間廟宇,發現蠻多廟宇上,都有憨番扛厝角的造型。
▲虎邊方的憨番扛厝角。
▲廟前地上有一石雕圖案。
▲廟前地上感覺石頭形製都不太一樣,有小方、小長方、大長方,新舊都有,很有歷史歲月變遷的味道。
▲三川殿上木雕斗拱。有機會來到台南中西區神農街附近地區,可以來金華府參拜關聖帝君、王爺公及眾神明喔。
中西區三協境北勢街金華府
主祀:關聖帝君、李、馬、黃・三府千歲
地址:台南市中西區神農街71號
GPS座標:22°59'50.6"N 120°11'47.7"E
連絡電話:06-222-4836
開放時間:早上08:00~下午17:00
鄰近火車站:台南站,走到廟宇大約30分鐘。
到訪時間:2021/09
川川視野,感受民間信仰帶來的神奇之旅,下間廟再會了!!
※※延伸閱讀※※
台南市|中西區|三協境|下南河『南沙宮』‐‐ 黃府千歲・包府千歲
『廟宇紀錄・神明聖稱排序・陸續更新中』‐‐ 台灣22縣市・368鄉鎮市區
『廟宇紀錄・鄉鎮市區排序・陸續更新中』‐‐ 台灣22縣市・368鄉鎮市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