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這次要來參拜的廟宇是員山阿蘭城廣濟宮,看到阿蘭城這個地名也是很特別,城的部份來說就跟宜蘭很多城的地名由來一樣,土圍防禦工事稱為城,阿蘭的來由的主流說法為吳沙開墾時期,有位先民黃阿蘭來到此地開墾,因為黃阿蘭沒有後代,所以把土地分給當地居民,為了紀念這位阿蘭公所以這個地方就取名為阿蘭城,另一說法早期稱為安蘭城,安蘭城音接近阿蘭城,後續就講啊講就叫為阿蘭城。
▲來到員山蘭城路附近,其實要到廣濟宮有蠻多條路可以通,建議稍微導航一下比較快速可以找到。
▲沿著蘭城路進來後,在路邊就可以看到廣濟宮了。
▲進廟參拜,共有七座香爐。
▲正殿主祀:保生大帝。從祀:張聖者、江仙官。廣濟宮內主祀保生大帝,神殿左右各有一尊神尪,龍邊方張聖者,虎邊方江仙官。小弟依照剛剛的參拜指示圖,先參拜主神保生大帝。
▲主殿神龕近照,殿內奉祀還蠻多尊神明,以神尊神貌、神態看起來,還蠻多尊神明感覺都很特殊,小弟都不太熟,最熟的應該是中壇元帥。
▲鎮殿保生大帝朝天體態,臉色偏深紅,頭戴聖帝帽。鎮殿保生大帝前方三尊,不知道是不是都是保生大帝的金尊。
▲主殿龍邊方,奉祀張聖者。其實神尪上寫的是張法主,但以保生大帝駕前比較常見的說來說,應該是張聖者,又名飛天大聖,但因為張聖者跟張法主稱呼接近,有可能因此稍微混淆到。
▲主殿虎邊方,奉祀江仙官。
▲廟內也奉祀有中壇元帥神尪。
▲再來參拜天公玉皇上帝,天公爐在中門門前。
▲龍邊神龕奉祀觀音菩薩。
▲共有奉祀三尊觀音菩薩,前方還有奉祀濟公師父。
▲虎邊神龕奉祀福德正神、福德夫人。
▲共有奉祀三尊福德正神,虎邊方奉祀福德夫人,前方的福德正神金尊,感覺年代有點久遠了。
▲主殿下方神龕,奉祀虎爺公虎爺將軍。
▲虎爺公香爐在神桌下方。
▲主殿龍邊方,奉祀黑令旗。
▲廟內龍邊邊爿神龕,奉祀值年太歲星君神牌。以上就是廣濟宮七座香爐,各神殿奉祀的神明。
▲中門龍邊方秦叔寶門神。
▲中門虎邊方尉遲恭門神。
▲龍邊方小港門,持冠、持印伺官門神。
▲虎邊方小港門,持爵杯、持牡丹伺官門神。
▲廣濟宮民國68年重建捐獻紀錄。小弟稍微找了一下有關廣濟宮的資訊,略敘相關資訊,實際沿革以廟方為準。廣濟宮位於員山鄉同樂村,主祀保生大帝,起源自清嘉慶四年西元1799年,先賢黃阿蘭親身背著保生大帝神像,率領一群墾民來到阿蘭城一帶開墾,而這尊黃阿蘭背來的大道公,也成為當時先民的信仰所在庇佑居民。最早供奉在土造的小祠中,名為保生大帝廟,後因為颱風損壞而改為磚造,廟宇也幾經改建逐漸擴大,民國66年重建為現今廟貌,並更名為廣濟宮。
▲廟內牆上重建捐獻芳名。
▲廣濟宮雕刻神桌。
▲小弟來到廣濟宮的時候,正好是農曆初一,廣濟宮這邊好像也有上經的儀式,看到前方有供奉五色豆。
▲廣濟宮木製籤詩櫃,共有一百首籤詩。
▲廣濟宮年籤,共有歲君、人口、海冬、五穀、六畜。
▲廣濟宮廟上一景,有著香火煙薰的釉黑感。
▲每每看到這種日光燈燈座,就想到小時候來到大廟,都會被這種燈給吸引了。
▲麒麟磨石子圖案。
▲仙鶴磨石子圖案。
▲鶴鹿同春磨石子圖案。
▲神檯座中,像是交趾陶的人物故事場景裝飾。
▲另一座神檯座中,人物故事場景裝飾。
▲中門上方寫有廣濟宮保生大帝的紅綾。
▲廟門面水泥塑彩繪龍柱。
▲水泥塑彩繪猛龍御路。
▲廟門面龍邊方點龍睛龍堵,正好這主題也跟保生大帝有關。
▲麒麟童子牆堵。
▲剪黏人物故事牆堵。
▲廣濟宮金爐。
▲有機會來到員山阿蘭城地區,可以來廣濟宮參拜保生大帝及眾神明喔。
員山阿蘭城廣濟宮
主祀:保生大帝
地址:宜蘭縣員山鄉蘭城路35號
GPS座標:24°46'09.4"N 121°43'47.6"E
連絡電話:03-922-1758
開放時間:
鄰近火車站:宜蘭站,建議轉搭車前往廟宇。
到訪時間:2022/09
川川視野,感受民間信仰帶來的神奇之旅,下間廟再會了!!
※※延伸閱讀※※
宜蘭縣|宜蘭市|新生『帝王廟』‐‐ 保生大帝・英、柳、葉・古公三王
宜蘭縣|員山鄉|七賢|浮洲『再興宮』‐‐ 張、章、肖・法主聖君
『廟宇紀錄・神明聖稱排序・陸續更新中』‐‐ 台灣22縣市・368鄉鎮市區
『廟宇紀錄・鄉鎮市區排序・陸續更新中』‐‐ 台灣22縣市・368鄉鎮市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