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這次要來參拜的廟宇是中和大廟福和宮,福和宮和鄰近的廣濟宮合稱為中和大廟,小弟之前也有來過福和宮參拜,不過也是幾年前的事了,這次也算是舊地重遊。
▲來到中和廣福路上,在靠近新福和街這邊,在路邊就可以看到福和宮的牌樓。
▲進入牌樓後,就可以看到福和宮了。
▲進廟參拜,共有八座香爐。
▲首先先參拜天公玉皇上帝,天公爐在廟內中門門內。
▲正殿主祀:神農大帝。福和宮主爐在拜殿這邊。
▲主殿神龕還是有圍一個距離,小弟一樣遠遠拍攝。可以看到鎮殿神農大帝也蠻大尊的,膚色偏黑一些,神貌為原始部落相貌。在主殿前方也奉祀有很多尊神明,其中觀音菩薩最多尊,左右也有從祀韋馱尊者、伽藍尊者,還有文殊菩薩、普賢普薩等神明。
▲神農大帝殿旁龍邊神龕,奉祀王靝君,這邊的靝字音為天,王靝君其實就是王天君,就是鎮守道場的那位護法王大元帥,也是民間五位恩主公的其中一尊。
▲神農大帝殿旁虎邊神龕,奉祀張祖師。目前小弟沒有看到有關張祖師的資訊,期待有緣知曉再寫上來。
▲拜殿龍邊方偏殿,中間神龕奉祀釋迦牟尼佛祖。
▲中間神龕奉祀的釋迦牟尼佛祖為臥姿,前方也奉祀有一尊地藏王菩薩。
▲拜殿龍邊偏殿神龕,龍邊方神龕一樣奉祀釋迦牟尼佛祖,這邊的神態是坐姿。
▲拜殿龍邊偏殿神龕,虎邊方神龕奉祀藥師佛祖。
▲龍邊邊爿神龕,奉祀十八羅漢其中九尊。
▲虎邊邊爿神龕,奉祀十八羅漢另九尊。
▲龍邊內側偏殿神龕,奉祀關聖帝君,左右從祀關平將軍、周倉將軍。
▲殿內也奉祀很多尊關聖帝君,還有奉祀玄天上帝。
▲龍邊內側偏殿神龕旁,這隻神馬應該是代表赤兔馬。
▲龍邊偏殿神龕,奉祀斗姥星君,值年太歲星君神牌。
▲中間奉祀斗姥星君,中間上方奉祀值年太歲星君神牌,龍邊方奉祀南斗星君,虎邊方奉祀北斗星君。
▲拜殿虎邊偏殿神龕,中間奉祀文昌帝君。
▲文昌帝君左右,奉祀墨童、書僮為小尊金尊。左右奉祀奏文、奏武,為兩尊較大的金尊,前方三尊為文昌帝君金尊。
▲虎邊內側偏殿神龕,奉祀註生娘娘,左右從祀婆姐尊神。
▲在註生娘娘前方,感覺龍邊方應該是福德正神,虎邊方為福德夫人,如有錯誤還請指教。
▲虎邊偏殿神龕,奉祀五路財神。
▲五路財神金尊聖像。
▲五路財神金尊聖像另一邊。以上就是福和宮八座香爐,各神殿奉祀的神明。
▲福和宮沿革,小弟略敘其文,詳細沿革以文中為主,實際沿革以廟方為準。福和宮開基時廟名為五穀廟,民國14年在現址重建時,改稱福和禪寺,民國34年光復後,改稱福和宮。福和宮奉祀主神神農大帝,開基創建於清乾隆三十一年,亦有云乾隆三十二年間,建廟於廟仔尾,由中和之漳和、永和、二八張、南勢角、秀山、潭墘、中坑等地區信士共同建造,為土造平房規模不大,廟名為五穀廟。民國十四年由中和鄉信黃文慶暨童玉堂折價捐獻廟仔尾段八十五號,選址改建於現址。
▲福和宮中門,秦叔寶、尉遲恭門神。
▲龍邊方小港門,加官、進祿朝官門神。
▲虎邊方小港門,持花、持茶果朝官門神。
▲龍邊方外側小港門門神,二十四節氣神其中十二尊。
▲虎邊方外側小港門門神,二十四節氣神另十二尊。
▲福和宮神農大帝、觀音佛祖執士牌。
▲福和宮關聖帝君、天上聖母執士牌。
▲福和宮及廣濟宮年度慶典表,日期的部份還是以每一年度為準。
▲福和宮廟內神馬。
▲主殿上方,惠及萬民匾額,功冠百王匾額。
▲主殿前方石雕龍型御路。
▲主殿前方石雕龍柱。
▲三川殿上雙鳳八卦橫樑彩繪。
▲廟門面石雕龍柱、對獅、牆堵。
▲廟門面龍邊方,石雕牆堵。
▲廟門面虎邊方,石雕牆堵。
▲小弟當天來到福和宮時,是小弟國曆的生日,也算是一個蠻特別的記錄。
▲福和宮廟埕邊小牌樓。
▲福和宮戲台。
▲廟前有一顆大榕樹。
▲福和宮金爐。有機會來到中和地區,可以來福和宮參拜神農大帝及眾神明喔。
中和大廟福和宮
主祀:神農大帝
地址:新北市中和區廣福路112號
GPS座標:25°00'05.8"N 121°30'05.7"E
連絡電話:02-2249-5338
開放時間:早上05:30~晚上22:00
鄰近捷運站:中和站,走到廟宇大約8分鐘。
到訪時間:2021/10
川川視野,感受民間信仰帶來的神奇之旅,下間廟再會了!!
※※延伸閱讀※※
『廟宇紀錄・神明聖稱排序・陸續更新中』‐‐ 台灣22縣市・368鄉鎮市區
『廟宇紀錄・鄉鎮市區排序・陸續更新中』‐‐ 台灣22縣市・368鄉鎮市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