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這次要來參拜的廟宇是北投代天府,小弟之前有看過北投代天府的一些資訊,也是小弟蠻想到訪的一間廟宇,想要來看看廟中主祀的神明,是哪一尊王爺公。
▲來到北投豐年路一段接近37巷這邊,在路中就可以看到代天府了。在代天府廟旁邊,這座就是台北少數僅存,清代的所建的牌坊,周氏節孝坊。
▲代天府為兩層樓建築,主殿神龕在二樓。
▲進廟參拜,二樓共有二座香爐。
▲首先先參拜天公玉皇上帝,天公爐在廟門前方。
▲正殿主祀:伍府王爺。小弟來這邊的參拜時候,正好有遇到建廟的發起人之一,為當地陳姓族人耆老,小弟有向他詢問廟中主神,他有回答是伍府王爺沒錯,他們之前也有回到泉州馬巷去尋祖廟,耆老的說法是馬巷十二都,需要經過一座打石山才有辦法到達。
▲廟中一景,共有三座神龕。
▲廟內一般時間沒有開放,所以小弟就在廟門外拍照,影像就比較不太清楚,還請見諒。
▲主殿神龕,小弟有詢問發起人耆老,廟內神龕的神明,他有說每一尊其實都是伍府王爺,當天其實還有兩尊被請出去看戲,不然神殿內會更多尊伍府王爺金尊。
▲主殿神龕另一角度,在鎮殿伍府王爺前方,為開基伍府王爺金尊。神龕左右還有奉祀兩尊站身的部下將軍。
▲龍邊神龕奉祀觀音菩薩,左右從祀善才尊神、良女尊神。
▲虎邊神龕奉祀中壇元帥及五營神將。
▲代天府一樓也有神龕,一樓神龕共有兩座香爐。
▲代天府一樓神龕,奉祀福德正神。
▲神龕中間奉祀福德正神,左右有三尊站身金尊為福祿壽三仙,在龍邊方還有奉祀一尊鍾馗財神。在福德正神前方為白鶴仙師,原本是獅陣奉祀的祖師爺,原本也有廟宇,後來廟宇沒了之後,就迎入代天府一起奉祀。
▲在神龕內龍邊方有一座小型香爐,這座香爐為北投代天府聖樂社田都元帥、秦叔寶將軍、尉遲恭將軍香爐。
▲神龕龍邊方,北投代天府聖樂社秦叔寶將軍神尪。
▲神龕虎邊方,北投代天府聖樂社尉遲恭將軍神尪。
▲一樓下方神龕,奉祀虎爺公虎爺將軍。以上就是北投代天府四座香爐,各神殿奉祀的神明。
▲主爐上方代天府宮匾,伍府王爺聖稱帳籬。小弟當天還有稍微問到一些資訊,伍府王爺金尊為乾隆十年,陳姓族人迎請來台,原本為陳姓族內輪流奉祀,在日治時期,也因皇民化運動的關係,將伍府王爺金尊藏於牆中,以避其禍得以保存。在民國60年集資10萬元買廟地,即現今廟地,開始建廟。小弟有看到網路上有寫民國63年建廟,推測應該是60年先買地,民國63年建好廟。以上資訊提供參考,相關沿革資訊以廟方為準。
▲代天府奉祀神明聖誕表,主神伍府王爺聖誕為農曆六月十五日,據耆老所說,大陸馬巷十二都的祖廟也是做農曆六月十五日。
▲代天府中門龍邊方門神,秦叔寶將軍。
▲代天府中門虎邊方門神,尉遲恭將軍。
▲代天府龍邊方小門門神,老伺官門神。
▲代天府虎邊方小門門神,年輕伺官門神。還蠻特別的是,左右伺官都有畫上朝珠,比較少見到。
▲代天府猛龍神桌,民國甲寅年,換算為民國63年,應該就是建廟一同時期的物件作品。
▲代天府猛龍神桌另一座,民國乙丑年吉旦,換算為民國74年。
▲二樓主殿前方,水泥塑龍柱做品。
▲龍邊方牆堵水泥塑彩繪作品,保生大帝點龍睛。
▲虎邊方牆堵水泥塑彩繪作品,保生大帝醫虎喉。
▲廟內水泥塑彩繪作品,人物都做的蠻生動的。
▲龍邊方牆堵水泥塑彩繪作品,親子祥龍堵。
▲虎邊方牆堵水泥塑彩繪作品,親子福虎堵。
▲廟內彩繪磁磚故事作品,這一牆多為歷史小說故事。
▲廟內彩繪磁磚故事作品,有哪吒戰趙公明,孔子問禮於老子,薛仁貴救駕等故事。
▲一樓也有做龍柱作品。
▲一樓對聯頭,也有伍、府字為開頭。
▲北投代天府金爐,上面也有彩繪磁磚作品。
▲金爐上方也有彩繪磁磚作品。
▲廟旁就是周氏節孝坊,周氏節孝坊的講敘的故事中,其實跟廟中的陳姓的祖先為同一陳姓脈流。
▲石坊旁已有石牌講解周氏節孝坊故事,相關故事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在網路上搜尋一下。
▲有機會來到北投地區,可以來代天府參拜伍府王爺及眾神明喔。
北投代天府
主祀:伍府王爺
地址:台北市北投區豐年路一段35號
GPS座標:25°08'02.1"N 121°29'51.7"E
連絡電話:02-2891-2767
開放時間:
鄰近捷運站:北投站,走到廟宇約5分鐘左右。
到訪時間:2022/03
川川視野,感受民間信仰帶來的神奇之旅,下間廟再會了!!
※※延伸閱讀※※
台北市|萬華區『金安宮』‐‐ 金府王爺/金、吳、梁、白・四府王爺
『廟宇紀錄・神明聖稱排序・陸續更新中』‐‐ 台灣22縣市・368鄉鎮市區
『廟宇紀錄・鄉鎮市區排序・陸續更新中』‐‐ 台灣22縣市・368鄉鎮市區